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茶叶新闻 > 行业新闻 > 详细内容浏览

茶园建设提速 品牌意识复苏

2009/5/12 0:00:00  来源:贵叶龙官方商城   浏览量:173


松桃苗族自治县茶产业实现撑杆跳

近日,在河南省信阳市举行的“恒天杯”全国名优绿茶评比会上,松桃苗族自治县选送参评的“苗家佛光茶”在众多参评茶样中脱颖而出,获得了此次名优绿茶评比金奖,松桃茶叶又迎来了久违的金奖。

时光倒退到两年以前,那时松桃茶产业还是“无名小卒”,大量的茶叶被外省客商贴牌,成为别人的嫁衣。用当地商标销售的茶叶,更是难觅身影。2007年,松桃县提出要把茶产业打造成该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。两年时间,松桃茶叶通过品牌复苏这一华丽转身,实现了茶产业的撑杆跳。茶园面积从当初的1.32万亩,发展到现在的6.5万亩,平均每年以3万亩的速度递增。松桃茶产业发展的轨迹,成了茶界关注的热点。



农业结构调整出路在茶

松桃县提出大力发展茶叶之时,国内已有众多知名茶叶品牌占山为王,贵州省内各传统产茶区也纷纷发力,掘金茶叶产业。和省内主要产茶区少则七八万亩,多则十余万亩的茶园面积相比,松桃县1.32万亩茶园的家底,实在有点捉襟见肘。如何立足实际,探寻超常发展之路,成了当地决策层热议的课题。

2007年,松桃县出台了《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了把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,制定了《松桃县20万亩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》,随后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。思路理顺了,组织协调机构得到明确。立足当地实际,发动一切力量发展茶产业,成为该县茶叶发展的首要着力点。

“松桃县是农业大县,面对农业比重过大、工业短腿的县情,面对以工促农不力、以城带乡不动的现实,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,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问题”。县人大副主任唐其先自松桃大规模发展茶产业开始,一直主管茶产业。他表示,茶产业是松桃的传统产业,全县28个乡镇中,有21个乡镇产茶,茶叶种植群众基础好,在松桃农业产业中,还没有比茶叶更适宜大规模发展、更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农作物。

据唐其先介绍说,上世纪90年代,松桃先后涌现出“松桃翠芽”、“松桃春毫”等茶叶品牌,并获得了首届“中茶杯”一等奖,产品销售到上海、河南、山东、北京等地。市场反响不同寻常的松桃茶叶,其身后必定有优良的血统。“松桃县森林覆盖率达48.1%,茶叶生长所需的低纬度、寡日照等条件十分突出,全县土壤以红壤、黄壤、黄棕壤为主,有机质含量在2%以上,有力于生产优质茶叶”。谈及当地的茶叶生产条件,长期负责农业工作的唐其先如数家珍。适宜种茶的生态环境,加上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统的品牌优势,使茶产业成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。



基础薄弱中寻求高起点

由于老茶园面积较小,松桃县提出了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产业发展导向。“新增的茶园,全部是无性系良种种植。”据唐其先介绍,松桃新植茶园实现科学规划和布局,不适宜种茶的山头地块、垦植面积达不到技术要求、不是重点推广的优良茶苗品种、不按照技术要求施肥种植模式等建园方式,县里都将向这些方式亮红灯,一律不得新植茶园。选择高起点发展茶产业,松桃县吸取了该县发展茶产业中的有益经验。

据唐其先介绍说,松桃茶产业发展历程,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:第一阶段为明清时期。明清时期松桃就有许多茶树,该县长兴镇五里牌、太平营乡乌梅哨村生产加工的茶叶曾是向朝廷进贡的珍品,历史上享有一定的盛誉。当时其茶叶品质集中在“神、清、真、香”和“祛疾”药效上,并附会着苗疆文化,有着深厚的茶文化。据《松桃厅志》记载,饮茶:一饮涤昏寐,情来朗爽满天地;再饮清我神,忽又飞雨洒轻尘;三饮月影倒,何须苦心破烦恼。品茶:赏君此茶祛我疾,使人胸中荡忧栗。观茶:地炉深夜火,茶熟透瓶香。从这些茶文化记载来看,茶叶品质属茶中上品,有待加工打造,发展茶产业使之成为国内品牌茶叶很有可能。第二阶段是人民公社时期到改革开放前。松桃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,建立了国有和集体茶场,茶产业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。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是松桃茶产业快速发展时期,茶园面积13600多亩,茶产业每年缴纳特产税60多万元。1994年松桃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合作,创制出的“松桃翠芽”、“松桃春毫(毛峰型)”名茶品牌,荣获1994年首届“中茶杯”一等奖。第四阶段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,茶产业停滞不前,陷入困境,甚至出现茶园大量荒芜。第五阶段是从2007年起,茶产业发展受到县委、县政府的关注和重视,制定了茶叶招商的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,茶产业迎来大发展的时机。

按照规划,松桃将立足当地生态优势,使全县茶园面积在2015年发展到20万亩,并着力培育壮大茶叶企业,提升加工水平,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和强化品牌打造力度,把松桃打造成“中国绿茶出口基地”和“中国绿茶出口中心”。(罗荣军)

相关文章

“喜吆喝”微信公众号
“喜吆喝”微信公众号 
茶园
品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