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茶文化 > 精美茶文 > 详细内容浏览

茶之缘

2009/5/12 0:00:00  来源:贵叶龙官方商城   浏览量:105


茶树本是山间一株野生植物,茶叶只是这野树上一片小小的叶。先人苟得之,或咀或蒸,或煮或泡,使之饱染人间风情,无生命的叶片,变得有了人性,日积月累,血肉饱满起来。茶叶由治病而充饥、而饮用,继而成为衣食无忧后的生活调味品。茶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变迁,不断地进化演变。把茶列为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开门七件事之列,多少有“民以食为天”的影子,而使茶真正兴盛起来,当推陆羽和他的《茶经》。茶越喝越有文化,最后而臻于“茶道”,就不是普通的茶了。

茶与中国人有太多的关联,以至于在爱好茶的人看来,茶和“四大发明”一样值得骄傲。有人不惜耗时耗力,一直挖掘到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等古籍的片言只语,仅仅是为了证明茶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利用的。把茶作为学问来把玩,这样的刨根究底,终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,没有什么可厚非的。但作为普通大众,喝茶与历史无关,强把喝茶说成品茗,也不见得就有多少文化。“喝茶能解渴、提神。”小时侯,爷爷这么说。这大概是大多数普通人对茶的朴素情怀。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沁人茶香。

喝茶,是爷爷最大的特权。记得,每天早上,爷爷天麻麻亮就起床。盘腿坐在炕头,面前一个装满灰的旧洗脸盆。用木炭、包谷芯在灰上垒成人字架,点着火,半趴着,口对着火星吹气。火着旺的时候,爷爷已经满胡子满脸是灰,眼角也被烟熏得泪水涟涟。也许是习以为常吧,爷爷不觉得流泪了,他款款地把小罐罐放在人字架下,开始倒水添茶地忙乎开了。一小罐罐,只是一小口,爷爷总是一点一点地咂吧着“细嚼慢咽”,好像那就是琼浆玉液。有时爷爷把小盅凑近我嘴边,睡眼朦胧中舔上一口,苦涩使我把头深深地埋进被窝,再也不肯尝第二口。这中涩涩的感觉烙在我记忆的深处,以至于长大后,也没养成喝茶的习惯。在应酬中,东西南北的茶也喝了不少,可始终没有从喝茶中悟出道理来,也没有“浮生偷得半日闲”的感觉。因此不大讲究茶的好坏,只是和水一样,解渴罢了。

前不久,被朋友邀请去参加一个关于茶叶的节会,才真正与茶有些实质的接触。从省城出发,中间借宿两个晚上,第三天上午才到达目的地。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像筛子一样不断颠簸,自不待说,其间在一个渡口,6个多小时口干舌燥地等待摆渡,骨子涌动着的是对茶浓浓的企盼,这便比纯粹的解渴更进一步了,有点“望梅止渴”的味道。

那个盛产茶叶的寨子,地处三省六县的交汇处。四山环抱,碧水蓝天,其纯其净,堪称世外桃源。“全球通”在这里只能作哑。进山的15公里路,是炸山掘石开凿出来的,其艰难可想而知。据说这里本来没有路,从当地比较大的一个镇子出发,翻山越岭要整整两天才能到达,真是成如容易却艰辛。

就这么一个闭塞的小山村,为什么却茶名远扬呢?——是深山老林私藏了它们罢:在什么地方?为什么要藏?是云雾挽留了它们罢:留给了谁?留在何处?谁也无法说清山茶成长的日子,这种恬淡闲适、闲云野鹤的境界,是后来的任何喝茶人怎么也品不出来的。

站在小寨的山尖,微风一次次试图整理我的思绪。喜欢幽静的山茶,面对乱哄哄的人群,她还能保持优美的姿态吗?

相关文章

“喜吆喝”微信公众号
“喜吆喝”微信公众号 
茶之缘